在全球虚拟货币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许多投资者对虚拟货币交易跃跃欲试。然而,在中国,虚拟货币的买卖行为并不被法律所允许。
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因非货币当局发行、依赖加密及分布式账户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特性,不具备法偿性,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虚拟货币间兑换、为交易提供中介与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业务,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一律被严格禁止,相关机构会坚决依法取缔此类活动。
从金融安全层面剖析,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弊端丛生。其价格波动毫无规律,如比特币价格在过去数年里,时而暴涨至数万美元一枚,时而又暴跌近半,投资者稍有不慎便会血本无归。这种剧烈波动极易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还会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监管实践中,相关部门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打击从未松懈。不仅禁止境内交易平台开展虚拟货币业务,对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的行为,也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境内工作人员若为其提供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服务,同样会被依法追究责任。此外,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和清算结算等服务,以此从资金源头上阻断虚拟货币交易。
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还存在法律风险。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若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损失需自行承担;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将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例如,部分个人私下进行虚拟货币买卖,后因交易平台跑路、资金被盗等问题遭受损失,由于交易本身违法,其权益难以得到法律有效保护。
中国禁止虚拟货币买卖,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财产安全、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必要举措。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守护好自己的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