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看,ETH 挖矿经历了从 GPU 挖矿到专业矿机挖矿的演变。在合并前(2022 年 9 月前),以太坊采用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需通过算力竞争验证交易并打包区块。准备工作包括:购置支持 ETH 挖矿的 GPU 显卡或专业矿机(如 ASIC 矿机),显卡需注重显存容量(建议 6GB 以上);搭建挖矿环境,包括稳定的电力供应(挖矿耗电量大)、散热良好的场地,以及安装操作系统(如 Windows 或 Linux)和挖矿软件(如 Claymore、Phoenix Miner 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创建以太坊钱包,获取钱包地址(用于接收挖矿收益),推荐使用官方钱包或知名第三方钱包(如 MetaMask),务必妥善保存私钥;其次,下载并配置挖矿软件,输入钱包地址、矿池地址(如 Ethermine、F2Pool 等),矿池可集中算力提升挖矿效率,按算力贡献分配收益;最后,启动挖矿软件,显卡或矿机开始运行算力计算,当成功打包区块后,收益将自动转入设定的钱包地址。
但需注意,2022 年 9 月以太坊完成 “合并”,正式从 PoW 转为 PoS(权益证明)机制,传统意义上的算力挖矿已停止,转为通过质押 ETH 成为验证者参与区块验证获取收益。质押挖矿需满足最低质押 32 ETH 的门槛,且需运行验证者节点,对设备稳定性和网络环境要求更高。目前市面上所谓的 “ETH 挖矿” 多为骗局,或针对分叉币(如 ETHW),此类代币价值极低,风险极大。
从合规与风险角度,我国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任何为挖矿提供场地、电力等服务的行为均属违法,参与者需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挖矿面临多重风险:硬件投入成本高,显卡和矿机价格波动大;电力成本高昂,尤其在电价较高地区可能亏损;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ETH 价格下跌可能导致收益无法覆盖成本;且 PoS 机制下,质押的 ETH 存在锁仓期,流动性受限,若遇市场暴跌难以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