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币买卖犯法吗?深入剖析虚拟货币交易法律红线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虚拟货币交易热度不断攀升,U 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其买卖行为是否合法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要解答这个问题,需深入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从定义来看,U 币与比特币、以太坊类似,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通过特定算法大量计算产生。其交易具备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可快速流转。但在我国,虚拟货币的交易环境有着明确规范。

早在 2017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是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多种违法活动。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再度发文《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 。

在司法实践中,多起案件表明参与 U 币买卖若涉及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比如,若明知资金来源非法,仍通过买卖 U 币协助转移资金,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南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的徐某某案便是典型,徐某某明知刘某资金为诈骗所得,仍用支付宝账户接收刘某转账购买 U 币并转移,最终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刑 。

若个人单纯买卖 U 币,未参与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环节,虽不直接构成犯罪,但由于虚拟货币交易违背现行金融监管政策,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像长白县人民法院审结的张某与李某 U 币交易纠纷,张某因虚拟货币价格暴跌未能获利,起诉李某返还出资款,法院最终驳回其诉求,因为 U 币投资及买卖不受法律保护,交易损失由张某自行承担 。

可见,U 币买卖行为在我国处于法律规制的灰色地带,存在诸多法律风险。普通投资者务必认清形势,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避免财产受损与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