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传手段来看,超工币项目方往往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投资者。他们宣称超工币采用了 “先进区块链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甚至编造与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的合作信息,以此抬高身价。但实际上,这些宣传大多缺乏事实依据,所谓的 “技术创新” 在专业人士眼中漏洞百出,与真实的区块链应用相去甚远。项目方通过包装概念、制造虚假繁荣,让投资者误以为超工币具有投资价值,这种故意误导的行为本身就带有欺骗性质。
从交易模式分析,超工币的价格操控痕迹明显。项目方通过集中持有大量超工币,人为制造供需失衡:在初期大量买入推高价格,吸引投资者入场;当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开始抛售套现,导致价格暴跌。2024 年,超工币价格从年中的 0.019550 美元骤降至下半年的 0.007846 美元,跌幅超过 60%,许多投资者在高位接盘后血本无归。这种 “拉高出货” 的操作模式,与传销、诈骗中的 “割韭菜” 手法如出一辙,完全背离了正常的市场交易逻辑。
更关键的是,超工币常以 “高收益”“稳赚不赔” 为诱饵,构建层级分销体系。项目方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承诺 “推广有奖”“持币生息”,下线越多、投入资金越大,收益越高。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传销骗局,依靠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旧投资者的 “收益”,一旦没有新资金注入,整个体系便会崩塌。2024 年多地警方破获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件中,超工币相关案件占比不小,涉案金额从数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受害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和投资新手,他们正是被 “低风险、高回报” 的谎言所欺骗。
从法律层面看,超工币相关活动已触碰法律红线。我国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超工币项目方通过虚假宣传、操控价格、传销式拉人头等方式吸纳资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2024 年,某超工币推广团伙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一案例印证了其欺骗行为的违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