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受比特币启发,工程师大卫・施瓦茨(David Schwartz)、杰德・迈克卡勒伯(Jed McCaleb)和亚瑟・布里托(Arthur Britto)看到比特币挖矿的能源浪费和可扩展性问题,开始着手开发一个更高效、可持续的支付系统,这便是瑞波币的前身。他们最初将代码命名为 Ripple,目标是打造一个能改进比特币局限性、专为支付设计的数字资产。2012 年 6 月,XRP 账本完成开发,800 亿枚瑞波币被赠送给一家新公司 —— 最初叫 New Coin,很快更名为 OpenCoin,后又变为 Ripple Labs,如今简称 Ripple 。同年 9 月,克里斯・拉尔森(Chris Larsen)加入,团队正式成立公司,开启瑞波币商业化之旅。
2013 年,瑞波币迎来重要发展节点。一方面,OpenCoin 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为项目推进注入资金活力;另一方面,公司收购 SimpleHoney,助力虚拟货币普及。同年 9 月,OpenCoin 正式更名为 Ripple Labs 。这一时期,瑞波币开始在市场崭露头角,其交易价格在 2013 年 5 月一度达到 0.15 元人民币,后虽有波动,但在年底随比特币价格暴涨,价格一度突破 0.5 元。
2015 - 2018 年间,瑞波币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2015 年 10 月,Ripple Labs 品牌重塑为 Ripple,加速向新身份转型。2018 年,日本银行财团推出由 Ripple 驱动的 “MoneyTap” 智能手机应用,旨在简化日本国内按需支付流程;同月,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利用 Ripple xCurrent 技术的国际支付移动应用 One Pay FX,成为同类应用首创。这一阶段,瑞波币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吸引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尝试使用其技术,其价格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在 2018 年 1 月市值超越以太币,成为第二大加密货币。
然而,瑞波币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0 年 12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 Ripple Labs 及其首席执行官布拉德・加林豪斯(Brad Garlinghouse)和联合创始人克里斯・拉森(Chris Larsen)提起诉讼,称其通过销售瑞波币进行非法证券发行,融资超 13 亿美元。受此影响,瑞波币价格急跌,多家交易所暂停其交易,市场信心受挫。经过漫长法律博弈,2023 年 7 月 14 日,纽约南区法院裁决区分了 Ripple 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销售和公开市场上的程序化销售,认为前者属证券发行,后者不属于,这一裁决在加密行业引发轩然大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瑞波币的法律困境,Coinbase 等交易所也重新上架瑞波币。
从技术创新看,瑞波币基于 XRP 账本构建,采用独特共识机制,交易确认时间仅需 3 - 5 秒,远快于比特币的 40 分钟左右,且转账手续费极低。它支持多种货币交易,允许用户以任意货币支付,通过网关系统,解决了不同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难题,为跨境交易提供 xCurrent、xRapid、xVia 三种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在市场表现上,瑞波币价格走势跌宕起伏。早期价格波动频繁,受市场情绪、宏观经济和监管政策影响显著。在发展初期,因联合创始人抛售消息引发市场恐慌,价格曾跌至历史低点;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阶段,价格又因市场看好其应用前景而攀升;遭遇 SEC 诉讼时,价格暴跌;裁决后又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