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的交易热潮中,USDT(泰达币)因其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属性,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倒卖 USDT 赚差价的行为屡见不鲜,但其合法性却备受争议。
从法律层面来看,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虚拟货币兑换、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业务均被严格禁止。这意味着,未经许可,以商业目的倒卖 USDT 赚取差价,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秩序管理的规定。
实践中,已有诸多因倒卖 USDT 而获刑的案例。例如,何某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从事 USDT 与人民币的兑换交易,收购价格约 6.85 元,出售价格多为 7 元左右,一枚 USDT 至少赚 0.12 元。他不仅用自有资金投入,还接收大量资金用于兑换业务,总额高达 6.09 亿元,个人非法获利 477 万元。最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3 年,并处罚金 500 万元,即便上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也维持了原判。
除了违反金融监管规定,倒卖 USDT 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风险。由于其交易的匿名性和便捷性,USDT 常被不法分子用作洗钱工具。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与非法资金相关的 USDT 倒卖,可能会卷入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面临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指控。例如小杨受他人指使,明知违法所得仍参与 USDT 交易转移支付,法院最终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其判刑。
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对 USDT 交易的态度和法律规定也不尽相同。部分国家对虚拟货币交易持开放态度,但设置了严格的监管条件,如牌照要求、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审查等;而有些国家则完全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以香港为例,《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 1 日生效,禁止未获发牌经营稳定币业务,未来从事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服务或需申请专门牌照。
总体而言,在中国大陆,倒卖 USDT 赚差价的行为明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极大法律风险。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多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本质,远离此类非法金融活动,避免因追求短期利益而遭受法律制裁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