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作为最早出现的加密货币,其在我国的发展始终处于严格监管框架之下。中国对比特币的政策导向清晰且坚定,核心围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展开。
早在 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法定货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这一通知首次为比特币的属性定性,划清了其与法定货币的界限。
2021 年是比特币监管政策的关键节点。当年 5 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提出 “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随后,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强调虚拟货币(包括比特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法定货币与比特币的兑换、比特币之间的交易撮合等服务。对于为比特币交易提供网络平台、支付结算等支持的行为,也被纳入打击范围。
在执行层面,各地迅速响应政策要求。内蒙古、新疆等曾经的比特币挖矿集中地,全面清理关停挖矿项目,切断挖矿产业链;金融机构、支付机构被严禁为比特币交易提供服务,对相关账户和资金流动进行严格监控;互联网企业则被要求下架比特币相关交易软件和广告,阻断非法交易渠道。
中国对比特币实施严格监管,根本原因在于其带来的多重风险。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易被投机炒作,可能导致投资者财产损失;其匿名性和跨境流通特点,为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此外,比特币挖矿消耗大量能源,与我国 “双碳” 目标相悖,还存在数据安全等隐患。
当前,中国对比特币的政策立场明确:不承认其货币地位,全面禁止相关非法金融活动。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参与比特币交易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面临资金损失和法律风险。政策的持续收紧,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公众财产安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合法合规的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