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际币已被国家正式批准了吗?真相与进展解析

 

“金砖国际币已被国家正式批准” 的传言在网络上偶有出现,但结合金砖国家的合作进程与官方信息来看,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截至目前,金砖国家尚未推出统一的 “国际币”,相关货币合作仍处于探索与规划阶段,不存在 “国家正式批准” 的实际进展。

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近年来确实在推动货币领域的合作,以减少对单一国际货币的依赖,增强新兴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2023 年金砖峰会上,各国就推动本币结算、加强多边金融合作达成共识,并探讨了建立金砖国家货币体系的可能性。但这些讨论聚焦于扩大本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完善金砖新开发银行的融资机制等,并未涉及发行统一 “国际币” 的具体计划,更不存在任何国家官方批准某一 “金砖国际币” 的情况。

从官方表态来看,金砖国家对货币合作的态度始终基于务实与渐进原则。中国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多次强调,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旨在便利贸易投资、促进经济一体化,而非急于推出统一货币。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官员也公开表示,任何关于 “金砖国际币” 的方案都需要经过长期研究与协调,不可能在短期内落地。这种谨慎态度源于统一货币涉及各国经济政策协调、汇率机制设计、主权让渡等复杂问题,需要充分的技术论证与政治共识,绝非单一国家 “批准” 即可实现。

网络上流传的 “金砖国际币已批准” 说法,往往与虚假投资项目相关。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编造 “金砖国际币即将发行”“官方授权认购” 等谎言,以 “低风险、高回报” 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购买所谓的 “代币”,本质上是借助金砖概念实施传销或诈骗。这类骗局与金砖国家的官方合作毫无关联,其所谓的 “批准文件”“授权证书” 均为伪造,投资者一旦参与,极易面临财产损失。

事实上,金砖国家在货币领域的实际进展集中在本币结算扩大化。例如,中国与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已建立本币互换协议,推动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雷亚尔、卢布等进行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金砖新开发银行也在逐步增加本币贷款比例,为成员国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这些举措是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核心内容,具有明确的官方背景与实施路径,与虚构的 “金砖国际币” 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公众而言,辨别此类信息的关键在于以金砖国家官方发布的声明为准,通过外交部官网、金砖峰会公报等权威渠道了解合作进展,对 “金砖国际币已批准”“内部认购” 等传言保持高度警惕。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是长期、系统性的工程,任何涉及 “快速获利” 的相关项目,均可能是骗局。在全球化金融格局调整的背景下,金砖国家的货币合作值得期待,但绝不是投机者眼中的 “暴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