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雷达币的态度:明确监管下的风险警示

 

雷达币作为曾在加密货币市场泛起波澜的币种,其发展始终处于监管视野之中,而中国人民银行对这类虚拟货币的态度,向来以明确、严格的监管导向为核心,既划清了法律与风险的红线,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从监管定性来看,央行早已将雷达币归为 “虚拟货币” 范畴,而非法定货币。2017 年,央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雷达币这类通过 “拉人头”“层级奖励” 模式推广的币种,自然被纳入重点关注的风险对象。此后多年,央行在各类政策解读与风险提示中反复强调:虚拟货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这一基调直接否定了雷达币的 “货币地位”。

对于雷达币涉及的交易活动,央行的态度更是清晰的 “禁止与整治”。2021 年 9 月,央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赌博、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而雷达币此前因涉嫌传销、诈骗等问题多次被曝光,其交易平台也因未获监管许可,属于 “非法金融活动”。央行曾联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为雷达币交易提供服务的平台、机构进行清理整治,切断其资金流通渠道,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对非法虚拟货币交易的直接打击。

在风险提示层面,央行始终将雷达币作为典型案例警示公众。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央行多次发布文章揭露雷达币的 “传销本质”—— 其所谓的 “挖矿”“增值” 模式,实质是靠新投资者入场资金支付旧投资者收益的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血本无归。2022 年雷达币交易平台崩盘事件中,大量投资者遭受损失,央行随即再次强调: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参与此类交易,风险需自行承担。

说到底,央行对雷达币的态度,本质是对金融秩序与公众财产安全的守护。既通过政策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边界,也以实际行动遏制非法交易蔓延,更以持续的风险提示唤醒投资者理性 —— 在加密货币的浪潮中,唯有远离像雷达币这样的高风险虚拟货币,才能守住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