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方已将以太币纳入平台处置体系:规范与影响

 

在加密货币领域,以太坊及其原生加密货币以太币(ETH)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近期,中国警方在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方面的举措引发关注,其中涉及将以太币纳入相关平台流程,这一行动有着深刻的背景与多重影响。

近年来,虚拟货币相关犯罪活动层出不穷。以震惊全球加密货币行业的 PlusToken 传销案为例,自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陈某等人架设 “PlusToken” 平台,发展境内外会员 200 余万人,层级关系高达 3000 余层,吸收会员比特币、以太坊币等数字货币 948 万余个,折合人民币总值 500 多亿元。此类案件中,大量以太币等虚拟货币被用于非法交易,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

为有效处置涉案虚拟货币,规范管理流程,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新的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合作机制,将涉案虚拟货币纳入 “实物处置” 范畴。在实际操作中,警方将涉案的以太币等虚拟货币实物委托给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交所接受委托后,会选定专业服务机构,对涉案虚拟货币进行检测、接收、移交等一系列操作。关键的一环是,通过中国香港的合规持牌交易所将这些以太币公开变现出售。完成交易后,在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审批手续后,结汇转入公安机关涉案款专用账户,最终上缴国库。这一流程形成了相对完整、规范的闭环,确保涉案以太币等虚拟货币得到妥善处理。

从积极影响来看,这一举措首先有助于打击虚拟货币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以往,涉案虚拟货币资产无法直接变现,使得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部分非法所得难以有效追回。如今通过规范平台处置流程,能够有力斩断犯罪资金链条,对潜在犯罪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其次,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意义重大。虚拟货币市场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大量涉案虚拟货币若无序流入市场,可能引发市场混乱。将以太币等涉案虚拟货币纳入规范处置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因非法交易导致的市场波动。

然而,这一行动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需要持续完善之处。一方面,虚拟货币市场全球性强,跨境追踪和处置难度较大。尽管通过香港合规持牌交易所变现,但在与国际市场衔接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差异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与政策协调。另一方面,技术层面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在检测、移交等环节,涉及大量虚拟货币的流转,如何确保交易安全,防止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保障整个处置流程的顺利进行,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国警方将以太币纳入平台处置体系是应对虚拟货币犯罪的重要举措,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已为打击相关违法活动、维护金融秩序迈出坚实一步,随着相关机制的持续优化,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