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认清 CL 代币 “十倍涨幅实为诈骗话术” 的套路后,不少人仍对 “DA 币是合法的吗” 存在认知误区,或被其 “区块链创新项目” 包装迷惑,或误信 “境外合规” 的说辞,实则 DA 币与比特币、CL 代币等虚拟货币本质一致 —— 我国监管体系早已明确其非法属性,相关交易不仅暗藏资金清零风险,更可能触犯刑法,与 CL 代币 “借概念收割” 的逻辑一脉相承,需从法律定性、诈骗套路与刑事风险三方面彻底拆解。
“DA 币是合法的吗” 的答案早已被监管文件明确否定,所谓 “合规属性” 实为空中楼阁。根据 2021 年 “924 通知”,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DA 币显然在此范畴内。更关键的是,2025 年 8 月施行的新司法解释,已将虚拟货币交易纳入洗钱罪规制范围,明确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资金可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市面上的 DA 币既无真实价值锚定,也无落地应用场景,其宣称的 “跨境支付功能”“去中心化技术” 仅是炒作噱头,与 CL 代币 “伪造机构合作” 的欺骗逻辑如出一辙。即便包装成 “境外合规代币”,其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仍属非法,这一点在监管文件中已有明确界定。
DA 币的非法属性背后,是与 CL 代币高度重合的 “概念造势 - 洗钱收割” 链条。第一步,诈骗团伙通过社交平台散布 “DA 币合法合规” 的谣言,伪造 “国际监管牌照”“技术白皮书”,制造 “政策许可” 的假象,正如 CL 代币用 “十倍涨幅” 引流的套路;第二步,诱导用户在无备案平台交易,或通过 “上门换币” 等隐蔽方式收现金换 DA 币,先以小额盈利让用户放松警惕,再促其加大投入,复刻了非法交易所 “小利诱入金” 的逻辑;第三步,要么操控币价暴跌至归零完成收割,要么利用 DA 币的匿名性转移赃款 —— 北京通州法院就审理过类似案件,嫌疑人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诈骗资金 50 余万元,最终以掩隐罪获刑,形成 “骗资 - 转币 - 销赃” 的完整闭环。
对国内用户而言,参与 DA 币交易已触碰法律红线,面临双重致命风险。从民事层面看,“924 通知”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民事行为无效,参与者需自行承担损失,而 DA 币这类小众代币存续周期多不足 3 个月,98% 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从刑事层面看,2025 年新规降低了入罪门槛,即便未达 3000 元数额标准,若涉及上游犯罪仍可定罪,曾有用户因帮他人转移 DA 币相关资金,以帮信罪被判有期徒刑。更危险的是,DA 币常被用于洗钱,交易资金多流向境外,一旦卷入犯罪,不仅资金无法追回,还将面临牢狱之灾。
需警惕 “技术创新 = 合法依据”“境外合规 = 境内可用” 的认知陷阱。“DA 币是合法的吗” 的疑问,本质是诈骗分子利用用户对监管政策的不熟悉,正如民主与法制网指出,虚拟货币的技术特性无法改变其非法本质。其与 CL 代币的共性早已揭示:所有虚拟货币的 “合法包装” 都是收割外衣,“区块链创新” 不过是比 “涨幅噱头” 更具迷惑性的违法幌子。
综上,DA 币绝非合法资产,相关交易既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又暗藏刑事风险。对国内用户而言,任何接触 DA 币的行为都等同于踏入陷阱。认清 “虚拟货币 = 违法信号” 的本质,坚决远离相关交易,才是守护资产与自由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