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清 BOME 币 “海外热度实为骗局” 的套路后,不少人追问 “PNUT 什么币”,被其 “币安上线”“马斯克关联” 的宣传吸引,实则已踏入不法分子设计的 “情绪收割” 陷阱。需明确核心认知:PNUT 币是借网红松鼠事件炒作的 MEME 代币,其所谓 “价值” 完全依附于社交热点与资金操纵,且已因涉嫌证券欺诈被集体诉讼,国内流传的 “投资机会” 本质是诈骗话术,与 BOME 币 “海外热度包装” 的逻辑一脉相承,需从币种本质、炒作套路与合规风险三方面彻底拆解。
PNUT 币的本质是 “无价值支撑的情绪炒作工具”,所谓 “投资价值” 实为空中楼阁。其诞生完全依托事件营销:2024 年美国网红松鼠 “Peanut” 因非法饲养纠纷被安乐死,事件引发全网愤怒,马斯克等公众人物参与声援,PNUT 币趁机借势而生,将公众情绪转化为短期炒作热度。但抛开情绪滤镜可见其核心问题:作为 Solana 生态 MEME 币,它无任何实际应用场景,仅靠 “松鼠符号” 充当炒作载体;即便曾获币安等交易所上线,也难掩价格操纵本质 —— 某交易员 16.51 美元买入后获利超 11.9 万倍的 “造富神话”,实为项目方刻意营造的诱骗噱头,与 BOME 币 “虚假交易数据” 的包装手法如出一辙。更关键的是,PNUT 币已因涉嫌未注册证券发行,被投资者在纽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平台 Pump.fun 被控通过 “拉高出货” 计划敛财近 5 亿美元,其合法性与价值根基已彻底崩塌。
市场上关于 “PNUT 什么币” 的解读,多是套用 BOME 币骗局模板的虚假包装。诈骗团伙惯用三类话术制造价值假象:一是夸大 “热点关联”,谎称 “PNUT 币是松鼠事件官方代币,马斯克暗中持仓”,却隐瞒马斯克仅参与事件讨论、与代币无任何关联的事实,模仿 BOME 币 “伪造海外背书” 的套路;二是虚构 “合规资质”,宣称 “通过 Pump.fun 平台交易受美国监管保护”,实则该平台因缺乏 KYC 与反洗钱程序,已被指控 “创造无视法律的投机环境”,甚至允许通过伪造自杀等极端特技操纵币价;三是炒作 “交易所背书”,以 “币安上线即稳涨” 诱导入场,却回避币安仅提供交易通道、不承担价值担保的核心前提,其套路与 BOME 币 “借平台公信力降低警惕” 的逻辑完全一致。
即便抛开虚假宣传,认可其 MEME 币属性,国内用户参与 PNUT 币交易仍触碰法律红线,风险远大于收益想象。我国 “924 通知” 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PNUT 币即便在海外涉诉,在境内仍属非法标的物。实践中,用户若被 “热点炒作” 诱惑,通过境外平台购买,不仅面临价格暴跌风险(其曾在上线数小时内市值蒸发 90%,与 Hawk 代币崩盘轨迹一致),还可能因平台被诉讼导致资产冻结;更危险的是,诈骗团伙已借 “PNUT 币代投” 行骗,以 “最低 5000 元参与热点代币” 为诱饵,收取资金后直接失联,与 BOME 币 “跨境投资顾问” 的敛财模式相同。
需警惕 “热点背书 = 投资价值” 的认知陷阱。诈骗团伙刻意放大松鼠事件的社会热度,却隐瞒 PNUT 币 “资金操控定价” 的本质,这与 BOME 币借 “海外热度” 转移注意力的逻辑相同。正如律师 Max Burwick 指出,这类 MEME 币计划 “不过是皇帝的新衣,用情绪包装骗局收割弱势群体”。真实的诉讼纠纷与虚假的热点宣传形成鲜明对比,所谓 “PNUT 币价值” 终会随炒作退潮与骗局败露彻底归零。
综上,PNUT 币是借热点炒作的非法投机工具,所有相关投资宣传均属骗局。对国内用户而言,参与交易既涉嫌违法,又必然面临资金损失。认清 “热点代币 = 诈骗载体” 的本质,坚决远离虚拟货币炒作,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