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包装下的骗局:UXLink 币的真实来头

 

被宣传为 “Web3 跨链通信龙头” 的 UXLink 币,其真实来头并非 “技术创新项目”,而是复刻 Plus Token 传销骗局逻辑的虚拟货币投机工具。从模糊的技术叙事到虚假的热度造势,这枚代币的每一层包装都指向 “拉新割韭菜” 的核心目的,与 MOODeng 币、川普币等并无本质区别,且在我国监管框架下,其发行交易均属非法,所谓 “价值前景” 不过是崩盘前的诱骗话术。

一、来头揭秘一:借 “跨链通信” 炒作的概念空壳

UXLink 币的核心噱头是 “连接多链生态的通信协议”,实则是无技术支撑的概念骗局:

  1. 白皮书堆砌的虚假叙事:项目宣称 “基于自主研发的跨链引擎实现链间数据互通”,但公开资料中既无代码开源记录,也未披露技术架构细节,所谓 “跨链解决方案” 仅停留在文字描述。这种操作与 MOODeng 币用 “元宇宙社交” 包装空气币的套路一致,本质是蹭 “跨链” 热点制造专业假象,正如 Plus Token 用 “智能增值” 掩盖传销本质,技术概念只是吸引散户的幌子。
  2. 无落地场景的价值真空:尽管宣传 “已接入以太坊、BSC 等公链”,却未推出任何可使用的 dApp 或合作案例,甚至无法提供真实的链上交互数据。对比欧科云链 OKLink 浏览器的真实区块链服务,UXLink 币的 “跨链生态” 完全是无中生有,属于典型的 “只发币不做事” 的空气项目,与 ICP 币 “超级计算机” 的技术画饼如出一辙。

二、来头揭秘二:仿 “海外团队” 造势的匿名骗局

UXLink 币刻意营造 “国际化团队背书” 的假象,实则是身份不明的操盘者设下的陷阱:

  1. 虚假团队的信任骗局:项目方宣称核心成员来自 “谷歌、以太坊基金会”,却从未公开成员真实姓名与履历,所谓 “专家顾问团” 也无任何公开活动记录。这种匿名操作复刻了 Plus Token 谎称 “国外知名团队开发” 的骗术,目的是通过模糊身份规避监管,待收割完毕便消失无踪,留下散户面对 “追责无门” 的绝境。
  2. 伪造背书的引流套路:曾网传 “某头部 VC 领投千万美元”,但经核查该机构从未发布相关投资公告,所谓 “战略合作方” 多为无资质的小型加密平台。这种虚假站台与 OPN1 币伪造机构投资的手法本质一致,都是用 “资本背书” 降低散户警惕性,为后续拉盘割韭菜铺路。

三、来头揭秘三:靠 “拉新返币” 维系的传销变种

UXLink 币的流通完全依赖拉人头模式,暗藏传销与投机的双重风险:

  1. 层级奖励的传销内核:平台推出 “邀请好友购币返佣” 机制,邀请 3 人可获 10% 代币奖励,邀请 10 人以上升级 “节点” 享额外分红,层级设置与 Plus Token 的 3000 多层级传销架构高度相似。这种模式下,代币价格涨跌无关价值,仅取决于新入场资金能否支撑奖励发放,一旦拉新停滞,便会重现 “断崖式崩盘”。
  2. 控盘操作的收割本质:链上数据显示,超 85% 的 UXLink 币由单一地址持有,所谓 “交易放量” 多为做市商自买自卖制造的假象。这与 MOODeng 币 “控盘者持有 90% 代币” 的情况一致,操盘者可随时砸盘套现,此前河南南阳 BFF 币案中,类似控盘模式导致投资者平均亏损超 95%,而 UXLink 币的 “热度” 正是收割信号。

四、来头本质:触碰法律红线的非法投机工具

无论 UXLink 币如何包装,其虚拟货币属性已注定违法本质,这才是最关键的 “来头”:

  1. 发行交易均属非法:我国七部门早已叫停 ICO 并清理虚拟货币交易,UXLink 币未经批准擅自发行,相关交易活动均违反 “924 通知” 要求,买卖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正如 Plus Token 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若 UXLink 币价格暴跌或平台跑路,用户只能自行承担全部损失。
  2. 参与即涉多重风险:参与 “拉新返币” 可能因层级奖励涉嫌传销罪,通过境外平台交易则触犯非法外汇管理规定,面临与温州盗币案推广者相同的刑事追责。更隐蔽的是,其匿名特性可能被用于洗钱等犯罪活动,投资者可能在不知情中沦为 “工具人”。

综上,UXLink 币的真实来头是 “概念包装 + 匿名操盘 + 传销拉新” 的非法投机工具,与此前曝光的各类空气币骗局同源。认清其骗局本质,坚决不参与、不传播,才是守护财产安全与法律底线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