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时刻” 将至?两类山寨币或涨至 45000 美元的虚实之争

 

“两类山寨币有望从 1000 美元涨至 45000 美元” 的说法近期搅动加密市场,模因币 Pepe Coin(PEPE)与 DeFi 赛道的 Mutuum Finance(MUTM)被推上风口。这场看似诱人的财富预期背后,实则是叙事炒作与价值支撑的激烈碰撞。

PEPE 的上涨预期源于社区狂热与技术形态信号。作为以 “悲伤青蛙” IP 为核心的模因币,其背后活跃的社群持续在社交平台造势,2025 年 4 月神秘鲸鱼斥资 374 万美元购入 4920 亿枚 PEPE 的操作,更被解读为行情启动信号。技术面显示,PEPE 正形成下降楔形形态,若突破 0.0000015 美元阻力位,按当前价格测算,对应 1000 美元本金的持仓市值或达 45000 美元,涨幅超 44 倍。

MUTM 则依托 DeFi 落地场景构建估值想象。作为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代币,其创新的 mtTokens 利息凭证机制与收入回购销毁模型,形成了周期性需求支撑。目前预售第四阶段价格仅 0.025 美元,市场预测上市后或冲至 3.5 美元,1000 美元初始投资有望实现 45000 美元回报。截至目前,项目已募资超 630 万美元,持有者达 7900 人,CertiK 审计承诺更增强了市场信心。

但狂欢背后暗藏致命风险。PEPE 作为典型模因币,97% 的交易依赖情绪驱动,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此前 10 月山寨币 191 亿美元爆仓潮中,同类币种单日腰斩案例屡见不鲜。MUTM 虽有生态规划,但预售阶段的高溢价预期已透支空间,且智能合约审计结果尚未公布,存在技术漏洞隐患。更需警惕的是,此类 “高倍涨幅” 宣传常被诈骗分子利用,借虚假空投、山寨 APP 收割资金。

虚拟货币交易在我国属非法金融活动,45000 美元的收益预测本质是投机话术。历史数据显示,97% 的山寨币项目会在一年内消亡,PEPE 与 MUTM 即便短期冲高,也难逃泡沫破裂命运。普通投资者切勿被 “财富神话” 裹挟,远离此类高风险交易才是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