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交易所国内有法律案例吗” 的追问,指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与境内用户的刑事风险核心。答案明确且严峻:Gate 交易所不仅因长期向境内提供非法服务存在合规硬伤,更已有境内用户因通过其交易涉刑的公开判例,这些案例直指平台作为非法金融活动载体的本质。
最典型的判例直指 “帮信罪” 风险。2021 年 8 月起,被告人张小平在 Gate.io 平台频繁买卖 USDT 虚拟货币,通过第三人银行账户与数字人民币钱包收购 USDT 后,以高价转卖给微信联系人 “浮生” 牟利。同年 11 月,被害人因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10 万元赃款中的 5 万元经多层流转后,最终转入张小平用于交易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法院审理认为,张小平明知虚拟货币交易可能用于转移违法资金,仍提供资金结算帮助,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此案并非个例,而是 Gate 交易所境内用户涉刑的典型缩影 —— 平台为跨境资金流转提供的便利,已成为电信诈骗、赌博等犯罪的 “洗钱通道”。
平台自身的运营模式也早已触碰非法经营红线。虽宣称 “出海” 并将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但 Gate 交易所的实际运营主体与境内关联紧密:其前身比特儿的网站备案主体为济南智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且该公司法人为 Gate 核心成员韩林亲证。这种 “境外注册、境内运营” 的模式,正是我国 2021 年 “924 通知” 明确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更值得警惕的是,Gate 曾通过 “拉人头返利” 推广平台币 GT,推荐层级不设上限,这种疑似传销的获客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其非法经营的嫌疑。尽管尚未有平台直接负责人被追责的判例,但参考同类案件逻辑,为境内用户提供交易服务的平台运营者,已涉嫌非法经营罪。
判例背后更暗藏普遍风险:普通用户即便未直接参与诈骗,仅通过 Gate 交易所进行虚拟货币交易,也可能卷入法律漩涡。正如邵诗巍律师分析,国内司法实践中,虚拟货币交易所相关案件常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信罪等定罪。张小平案便印证了这一点 —— 即便其初衷是 “赚取差价”,但只要交易资金涉及赃款,就可能构成犯罪。此外,Gate 的合规困境持续加剧,其香港子公司于 2024 年主动撤回虚拟资产牌照申请,侧面反映其业务模式难以满足监管要求,这更意味着境内用户的交易行为缺乏任何合规保护。
综上,Gate 交易所国内不仅有法律案例,且判例清晰揭示了平台的非法属性与用户的刑事风险。张小平帮信案、平台疑似非法经营等事实均证明:参与 Gate 交易所相关活动,绝非 “个人投资行为”,而是可能触犯刑法的高危举动。认清判例警示,远离非法交易平台,才是守护自身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