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AI 币 2025:AI 叙事下的行情博弈与现实挑战

 

2025 年,在 AI 与区块链融合的赛道热潮中,LayerAI 币的表现成为加密社区关注焦点。作为曾以 “零知识 Layer-2 AI 区块链” 为卖点的项目,其年内行情既受益于赛道风口,又受制于落地滞后,与当前 25 点的山寨币季节指数所反映的 “分化格局” 高度吻合,折射出 AI 概念代币的成长困境。

从 2025 年实时行情来看,LayerAI 币呈现 “叙事热、行情冷” 的反差。截至 10 月 18 日,Coinbase 数据显示其价格报 0.00 美元,即便按平台预测的 5% 季度涨幅推算,11 月价格仍将维持在 0.00 美元区间。这与 2024 年的炒作热度形成鲜明对比 —— 彼时该币从种子轮 0.005 美元飙升至 0.1349 美元,回报率达 2598%,而 2025 年的低迷行情,实则是概念炒作退潮后的价值回归,与 AKITA 币 “跌后难涨” 的规律形成呼应。

行情疲软背后,是技术叙事与落地进度的脱节。LayerAI 虽宣称 “融合区块链与 AI 技术,实现数据变现”,但其核心的 “AI 计算基础设施” 愿景,如 IDAO 自治组织、LazAI 数据采集系统等,仍停留在框架构想阶段,尚未有实质应用落地。反观同赛道的 Bittensor,2025 年已扩展至 64 个子网,活跃用户达 14 万,日交易量 4500 万美元,机构参与度显著提升,LayerAI 的生态进展差距凸显了其竞争力不足的短板。

2025 年的价格预测更显分歧与风险。Coinbase 的模型虽给出 5% 的潜在涨幅,但受制于当前 0.00 美元的基数,实际价值增量微乎其微,且明确提示 “需依赖市场情绪、监管政策等多重变量”。更关键的是,AI 赛道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Metis 等 Layer2 项目正推进 AI 原生架构转型,Kite AI 等 Layer1 平台已集成保密计算与合规模块,LayerAI 若无法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恐被市场彻底边缘化。

投资者需警惕 “AI 概念” 包装下的投机陷阱。2025 年已有不法分子借 “LayerAI 技术升级” 散布虚假利好,其套路与 AKITA 币低迷期的诈骗手段如出一辙 —— 通过虚构进展诱骗接盘。中国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参与 LayerAI 交易不仅面临价格归零风险,更存在合规隐患。2025 年的行情已证明:只有像 Bittensor 般实现生态落地的项目才能获得资金认可,单纯依赖概念炒作的 LayerAI,难以在山寨币低迷周期中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