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买卖步骤” 的搜索需求,看似是寻求操作指南,实则正踏入虚拟货币的非法陷阱。ETH 作为典型虚拟货币,其买卖行为在我国已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所谓 “标准步骤” 本质是为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提供路径,每一步操作都伴随财产损失与刑事追责风险。
需先戳破假象:不存在合规的 ETH 买卖步骤,所有流程均始于非法前提。我国 2021 年十部门监管通知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ETH 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市面上流传的 “买卖步骤”,均以访问境外非法交易平台、下载虚拟货币钱包为起点,而这些工具本身就是违法载体 —— 如 “注册境外平台账号” 需规避 IP 限制,“绑定 TP 钱包” 需获取非法工具,第一步就已触碰监管红线。
所谓 “标准步骤” 实则是步步惊心的诈骗链条。典型流程暗藏三重致命陷阱:第一步 “选平台”,90% 以上的 “正规平台” 实为仿冒站点,骗子搭建与真平台高度一致的界面,甚至购买搜索广告位引流,用户充值后账户数字虚增,提现时却遭遇 “平台维护” 失联,2024 年虚假交易平台诈骗占比高达 37%;第二步 “充值买币”,多需通过 USDT 中转,骗子常以 “低价收 U” 为由诱导场外交易,广东潮安就有三人因帮人将赃款兑换为虚拟货币,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步 “交易变现”,平台多人为制造 “滑点”“插针”,鄂州某诈骗案中,团伙通过操控 K 线图让近 3 万人亏损,涉案达 4.6 亿元,即便盈利也可能被平台封禁账号。
更致命的是,走完 “买卖步骤” 即踏入法律雷区。法律层面,买卖 ETH 可能触犯多类罪名:若交易资金涉及赃款,即便不知情,也可能因 “以明显异常价格交易” 被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上海肖某就因加价买卖 USDT 获利 6000 元,被判有期徒刑 3 年 3 个月;若协助推广平台,发展下线购买 ETH 获取返利,则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蔡某就因推广虚拟货币发展数万人下线,获利 1.3 亿元后被判九年有期徒刑。财产层面,ETH 交易不受法律保护,湖北一受害者被骗 300 多万元后,因参与非法活动无法追回损失。
对用户而言,正确的选择是 “拒绝任何步骤,远离非法交易”。若接触到 ETH 买卖教程,需立即识别为非法信号;若发现诱导交易行为,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需牢记:我国不存在合规的 ETH 买卖渠道,任何 “步骤指南” 都是违法骗局的伪装。
综上,ETH 买卖步骤的核心不是 “如何操作”,而是 “认清非法本质并远离”。我国对虚拟货币监管坚决,参与其中必付出沉重代价。选择银行理财、合规基金等合法渠道,才是保障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