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K 未来估值暴涨?MEME 币狂欢下的冷静审视

 

“BONK 未来估值暴涨” 的论调在加密圈子持续发酵,尤其是其单周 80% 的涨幅、超越 WIF 成为 Solana 生态市值最高 MEME 币的表现,让不少投机者看到 “下一个 SHIB” 的影子。但剥开短期行情的狂欢外衣,这种 “暴涨” 预期缺乏价值根基,更像是资金与叙事催生的短暂幻象。

支撑 BONK “暴涨论” 的核心逻辑集中在三点。一是市场热度传导,交易员将其与 2021 年反弹前的 SHIB 对比,认为单位偏好、交易所上线、早期重仓者退出等共性因素已铺垫上涨基础;二是代币销毁机制,24 小时内 15 亿枚的销毁量累计达 5029 亿枚,被解读为通缩驱动估值的信号;三是生态场景绑定,作为 Solana 原生代币,其 20 亿美元的交易量被赋予 “生态红利受益者” 的想象空间。

但历史与现实早已揭示风险真相。MEME 币的估值逻辑从未脱离 “炒作 - 崩盘” 的循环:BONK 自身在 2024 年 5 月就曾从高点下跌超 50%,与 WIF 等同类代币共同上演 “狂欢后的退潮”;即便是被奉为标杆的 SHIB,如今价格也距历史峰值跌幅超 75%,所谓 “400 亿美元市值” 的目标更像是遥远噱头。更关键的是,BONK 与原子币类似缺乏实质价值 —— 无核心技术创新,无落地应用场景,估值涨跌完全依赖资金进出与社区情绪,与 “价值投资” 毫无关联。

政策红线与市场风险更会击碎 “暴涨” 幻想。我国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参与交易的损失需自行承担。BONK 的交易集中在境外平台,既面临监管政策收紧导致的资金撤离风险,也存在平台运营不规范、黑客攻击等技术隐患。此前 Astra Nova 代币上线暴跌 76% 的案例证明,缺乏价值支撑的代币即便短期暴涨,最终也会沦为 “空气币”。

综上,BONK 未来估值暴涨只是 MEME 币炒作的典型话术。短期行情波动难掩其价值空洞,监管与市场风险更让 “暴涨” 预期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切勿被涨幅迷惑,认清其投机本质、远离非法交易,才是守护资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