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厘清稳定币发行方案的 “合规为基、稳定为本” 逻辑后,美国推动稳定币发行的深层目的浮出水面 —— 其绝非单纯的金融工具创新,而是服务于巩固美元霸权、缓解财政压力、遏制竞争对手的系统性战略布局。从《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天才法案》)的规则设计到市场实践,每一项制度安排都指向明确的战略目标,与稳定币发行方案中 “资产储备、监管对接” 等要素形成精准呼应。
核心目的一:以 “数字美元” 巩固美元霸权,重塑货币权力根基。这是美国发行稳定币的首要战略考量。传统美元霸权依赖布雷顿森林体系、石油美元、SWIFT 系统三大支柱,如今均面临挑战:美国债务突破 37 万亿美元,美元信用承压;能源转型削弱石油美元影响力;区块链技术为绕开 SWIFT 提供可能。为此,美国通过稳定币将美元 “上链”,构建 “数字美元网络”——《天才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以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债 1:1 储备,实质是将美元信用嵌入区块链协议。目前全球 95% 的稳定币锚定美元,USDT、USDC 占据 85% 市值,这些 “链上美元” 通过跨境支付、国际贸易场景渗透,使美元从 “主权货币” 延伸为 “协议货币”,在数字时代强化了货币主导权。
核心目的二:构建 “稳定币 — 美债” 闭环,缓解财政债务压力。这是美国发行稳定币的现实经济诉求。《天才法案》强制要求储备资产以短期美债为主,形成独特的资本循环:全球稳定币发行商为满足合规要求,需持续购买美债,为美国财政部提供增量融资。据预测,若 2028 年全球合规稳定币规模达 2 万亿美元,至少 1.2 万亿美元将流入美债市场,这在美联储缩表背景下,能有效压低国债收益率、减轻融资成本。这种模式如同 “数字版石油美元”,让全球资金通过稳定币储备机制回流美国,成为缓解财政赤字的隐形通道。
核心目的三:主导全球监管与技术标准,遏制竞争性货币。这是美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防御性布局。《天才法案》明确禁止非美国实体发行美元挂钩稳定币,并要求发行方必须是美国持牌金融机构,实质是垄断美元稳定币发行权。同时,美国通过率先建立监管框架,抢占区块链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权 —— 目前以太坊等主流公链承载大部分稳定币交易,美国借助市场先发优势,挤压数字人民币、欧元稳定币等竞争对手的成长空间。这种 “规则制定权 + 市场主导权” 的双重掌控,旨在确保数字货币时代的金融话语权不旁落。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发行稳定币的目的虽服务于其战略利益,却暗藏全球金融风险。一方面,“稳定币 — 美债” 闭环将全球资本与美国债务深度绑定,一旦美债价格波动,可能通过稳定币引发跨市场风险传染;另一方面,高度中心化的发行机制(如 Paxos 误铸 300 万亿 PYUSD 事件)暴露技术脆弱性,而美国可通过冻结账户、限制交易等手段将稳定币用作金融制裁工具。
综上,美国发行稳定币的目的是多重战略目标的复合体:以数字技术延续美元霸权,以储备机制缓解债务压力,以规则制定遏制竞争。这与其稳定币发行方案中 “1:1 美债储备、持牌机构发行” 等合规要求形成逻辑闭环,本质是将金融创新纳入霸权维护框架。认清这一本质,既能理解美国稳定币监管与发行的内在逻辑,也为应对全球货币体系变革提供了认知基础。




















